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习方法  > 

2024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3篇)

2024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3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1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我在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本班学生数学
  (一)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2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现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略)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
  1、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图形的拼组;
  4、100以内数的认识;
  5、认识人民币;
  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
  7、认识时间;
  8、找规律;
  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X人,男生X人,女生X人。从全班的年龄结构看,分两个年龄段。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就有点不一致,还有7个学生因为学前教育的不到位,以致于上课特别吃力,作业正确率特别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三分之二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如:XXX、XXX、XXX、XXX、XXX等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措施
  1、态度习惯。
  找个别学生谈心,使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部分家长联系(包括优生与后进生),主要从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
  2、知识能力
  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辅导,(为不增加学生负担,辅导的同时适当减少书面作业)。
  发动优生进行互帮互助,采取先学生自愿结对,后教师统筹安排的方法,给每一位后进生找到自己的帮助人,为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初步想法如下:(1)
  为保证有互助时间,对相关学生采取适当减免书面作业的优惠政策,使后进生有被帮的时间。(2)对优生进行鼓励,如果自己所结对子有进步,学期结束开学评比“互帮互助积极分子”给予奖励。
  3、检查习惯的培养。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进行一步一步的指导,从培养学生检查意识开始,不仅知道检查的重要性,更能把检查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对学生的作业力争面批。
  五、教学进度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习5课时。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特制定家乡进度如下。
  第一周:教学“一、位置(4课时)”
  第二周:教学“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的“例1 (3课时左右)、例2(4课时左右)的例题”。
  第三周:教学“例2”的习题(2课时)。“例3 ”(2课时左右)。 第四周:教学“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和“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第五周:教学“四、100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
  第六周:教学“四、1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和“数数 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第七周:教学“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和“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课时左右)”。
  第八周:教学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和“人民币的认识(3课时)”。
  第九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1课时)”和“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第十周:
  第十一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的……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左右);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课时左右)。”
  第十二周:教学“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
  第十三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第十四周:教学“七、认识时间(3课时);八、找规律(2课时)”。
  第十五周:教学“八、找规律(2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教学“统计(2课时”。
  第十六周:教学“统计(1课时);总复习(4课时)”
  第十七周:教学十、总复习(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生概况
  本班现共有学生5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
  2、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②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③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3、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①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
  ②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
  ③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
  4、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①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②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③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
  5、空间与图形领域:
  ①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
  ②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①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②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③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数学思考方面
  ①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含义、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以及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②在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重要性;通过相应的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提高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
  ③在借助相关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在摆图形、围图形、折图形、画图形以及拼图形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 4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2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3 、农夫与牧童 —— 方位与图形。
  实践活动 —— 奇妙的回形针
  4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实践活动 —— 小小信息员
  7 、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8 、我们的鞋码 —— 统计
  9 、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 、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 、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9

  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任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28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教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在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4、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共分10个单元,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内容体系: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和统计。教材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3、重点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看读写几时几分、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教学资源。例如教学图片、音响、课件、剪纸和拼图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来合理使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我班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设计: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本册教学共63课时,分16周进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认识时间4课时,找规律4课时,统计3课时,复习课7课时。详情见附表。
  六、教学评价方案:
  1、评价标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评价方式和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我们要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 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是否认真,作业情况如何“,”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孩子,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孩子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孩子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孩子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孩子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孩子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孩子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孩子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孩子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孩子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孩子的方法,比如建立孩子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z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 篇1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
  二、教学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
  3、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三、教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的美。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
  四、教学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3.1——3.2 1、认识图形例1、例2
  第二周3.5——3.9 练习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练习二例2n
  第三周3.12——3.1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3练习三
  第四周3.19——3.2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4练习四
  第五周3.26——3.30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四例5
  第六周4.2——4.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6练习五清明节放假3天
  第七周4.9——4.13整理和复习练习六
  第八周4.16——4.20 3、分类和整理例2州庆放假
  第九周4.23——4.27 3、分类和整理练习七练习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十周4.30——5.4 数数数的组成做一做P36例3五一节放假
  第十一周5.7——5.11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例5例6
  第十二周5.14——5.18 练习九例7练习十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加法例8
  第十三周5.21——5.25 练习十一认识人民币练习十二简单的计算练习十三
  第十四周5.28——6.1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练习十四练习十五练习十六练习十七
  第十五周6.4——6.8 练习十八整理和复习找规律
  第十六周6.11——6.15 练习二十总复习
  第十七周6.18——6.22 进行期末复习
  第十八周6.25——6.29 进行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7.2——7.6 进行期末复习

2024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3篇)由好学资源网学习方法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2024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