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英语资料 > 英语音标  >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吟诵《池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
  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 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 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 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 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 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 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 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 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 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 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 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 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 出示《静夜思》
  2、 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 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2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 池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爱 喜爱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 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 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池上》描绘了乡村儿童偷采白莲的可爱的`形象,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以朗读为主,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
  重点:
  感受诗中儿童天真无邪的形象和朴素的美感。
  重点解决: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儿童的形象和诗的意境。
  教具:
  挂图等
  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诗,那就是:(板书)池上。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人常常临池而立,观察池上独特的风景。本诗就是描写的他在池边看到动人的画面。
  二、感知的诗歌,了解大意。
  读。老师读诗题与作者,以及每句诗的后两个词
  学生:小娃老师:撑小艇
  偷采 白莲回
  不解 藏踪迹
  浮萍 一道开
  教师再次换方法读《池上》在师生互动中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品。从反复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爱
  师:从哪个字或词中你体会到了?
  生:“偷”
  师:“偷”让人觉得讨厌,你读出了可爱,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这里的小娃娃也许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私自去采莲,我觉得他很顽皮,很可爱。
  师:小娃娃的偷是可以原谅的,不知者不为过,不是不光彩的事,其实算不得什么偷,不同于大人的偷。这行为可以说是可爱的,理解得很棒,说明你读明白了。其他同学还能感受到什么吗?
  生:我能感受到小娃娃非常能干,因为才一个小娃娃竟能撑出小船去采莲,真不简单。
  生: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果是我去采莲,家长一定又担心我们的安全啦。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羡慕,再读一读诗,读出白己的理解。
  生:我读出小娃娃有一点“自作聪明”的我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刀开”我觉得他既然是去偷,为何不知掩藏自己?
  生:这一句中我觉得很美,小船在湖面上穿行,冲开浮萍,池上划出一道水路,加上手忙脚乱的划船的小娃娃,有趣极了。
  画。多美的画面啊!有绘画才能的同学拿出你手中的画笔,画下你看到的一切吧!可以画湖上飞动的鸟儿、蜻蜓,水中游动的鱼儿,娃娃的神情等。
  悟:写下对诗的理解,交流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再交流
  三、拓展与提升。
  幻灯出示描写儿童的古诗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5、《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附板书:池上撑偷藏开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按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浮萍”两个字。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古诗?
  2、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可爱、天真)
  3、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描写儿童的古诗。板题,读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a.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具有怎样的特点?(都是形声字)
  b.复习儿歌: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
  c.学生根据声旁识记字音。
  d.学生根据形旁分析字义。
  e.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3)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读诗句,一人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指名读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小娃撑小艇
  指导学生重读红体字,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小娃得弱小)
  (3)出示:偷采白莲回
  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4)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朗读。
  4、熟读成诵。
  5、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行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荷塘图,一个“偷”字用的极为传神,写出了小娃的顽皮、可爱,接着,笔锋一转,写了他不懂得隐藏踪迹,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条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着顽皮,天真中透露着憨厚,体现着童真童趣。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由好学资源网英语音标栏目发布,感谢您对好学资源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吟诵《池上》教学设计(通用6篇)